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:2007年01月19日 19:41 http://www.china-cbn.com
倪波路
作为“2006中国意大利年”的最后一项活动,“ITALIANA——影像中的意大利”电影节于本月19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。此次展映汇集了不同时期在意大利20多个地区拍摄的30部影片,囊括了意大利历史上大部分重要的导演和作品。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日前专访了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倪波路。
倪波路(Paolo Sabbatini)坐在自己家族的徽章下面,脸上似乎还没有彻底脱去疲惫。作为“2006中国意大利年”上海地区的负责人,过去一年的忙碌结束,他终于有时间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,一点点回忆自己的童年以及童年中关于电影的记忆。
意大利盛产两种男人:一种是霸气风骚型,代表人物是雷诺车队的布里亚托雷,在意大利大小城镇随处可见下身粉红裤子的时尚老头,有的还会在腰间搭配一条天蓝色的腰带;另一种表面看平淡无奇,实际上一身笑话,代表人物是如今意大利最著名的喜剧明星罗伯托•贝尼尼。51岁的倪波路属于后一种,一个在保守时代长大的瘦弱的意大利人,从事着一份体面的政府工作,西装革履,生活有条不紊。但在严密的语言逻辑后面,藏着一张意大利人特有的笑脸。
电影院——天堂般的回忆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你出生在哪里?
倪波路:Porto Sant’Elpidio,靠近安科纳(Ancona),一个亚得里亚海海边的小镇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还记得你看的第一部电影吗?
倪波路:1961年,我6岁的时候,第一次走进电影院。那是一部英雄主义的电影,讲一个古罗马的英雄和其他恶势力作斗争,坏蛋大概是佐罗。总之那是一部荒谬的电影,因为那些人并不处于同一个时代。这部电影是“MACISTE”系列中的一部,对于所有的意大利孩子来说,这个系列都是最难以磨灭的记忆。不过,小时候看的最多的还是迪斯尼的动画片,经过译制和配音,上映之前,意大利所有的孩子都会提前守候在电影院里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当时镇上有几家电影院?
倪波路:两家。一个是国家办的公共电影院,一个是教会办的电影院,就在教堂里放电影,都只在星期六的晚上放一场。两个电影院有很大不同:公共影院里会放一些爱情电影,在当时比较传统的意大利社会,接吻戏是不允许小孩看的,那个时候爱情电影也并不开放,情侣之间互相在脸上亲一下都是很夸张的镜头;教堂里放的电影大部分是英雄或者宗教题材的,放电影的人就是教堂的神父,没有其他人做。神父每部电影都要自己先看一遍,如果因为没有片源,教堂里不得不放爱情电影,遇到接吻镜头他就用手挡住镜头,或者快速播放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对于当时的意大利人,电影意味着什么?
倪波路:40年前,看电影在意大利是唯一一个很多人可以聚在一起的机会。当时老百姓的生活都很简单,晚上没有电视看,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踢球,只有星期六可以去看电影。电影是一个星期中最重要的娱乐。所以当时意大利的电影工业发展得也相当不错,无论投入的资金、精力和从业者都是最好的,也成就了一大批名声卓著的电影导演。当时电影也是一种政治工具,开演之前会先放一部政治宣传的短片。直到60年代中后期,意大利家庭里才开始出现电视,刚刚普及的时候,一天大概只有2~-3个小时的节目,那是一段电影和电视平行发展的岁月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你认为对于意大利来说,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是什么?
倪波路:《天堂电影院》,大多数意大利人都会选这部电影。
影展答疑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2007年是罗西里尼(Roberto Rossellini)逝世30周年,此次影展为什么没有选择他的电影?
倪波路:因为罗西里尼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在中国广为人知。20年前,我在北京为联合国工作的时候去农村,发现居然也有很多人知道新现实主义,比如《偷自行车的人》等。所以这次我们没有选择罗西里尼,30部电影分为三大块,一块是艺术电影,一块是喜剧电影,一块是最新的电影。意大利现在很多出色的电影都是喜剧片,从前喜剧电影难登大雅之堂,现在人们逐渐转变了观念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你怎么看新现实主义?
倪波路:意大利电影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是让人悲伤的电影,一类是让人发笑的电影。悲伤电影主要是新现实主义,意大利在二战后重建,人民的生活并不好,很多人受苦,这些电影让大众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在经历苦难的人,由此在电影中得到慰藉。后来新现实主义题材虽然略有改变,但大多数还是以二战的影响为主题,罗西里尼和维斯康蒂(Luchino Visconti)的电影都是如此,描写人们经历战争,恢复重建,治愈伤口。一直到六七十年代,意大利电影中还是带有新现实主义的成分,一些电影表现的还是穷人的生活。新现实主义涵盖很多,需要专门做一个影展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你看过的最悲伤的电影和最好笑的电影是什么?
倪波路:最悲伤的电影,应该是德西卡的《米兰奇迹》;这次影展中的《午夜之后狂恋》遵循了意大利的电影传统,充满诗意,是我看过之后心情最愉快的电影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为什么没有选择帕索里尼(Pier Paolo Pasolini)的电影?
倪波路:帕索里尼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,他的电影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强烈冲击力的画面,不过大多数人都只能流于表面的刺激,而读不懂影像背后的诗意。就像人们品尝美食,每个人都觉得很好吃,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好吃。在整个意大利文学史上,帕索里尼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诗人,但只有敏感的人才能看懂他的电影。他与维斯康蒂、泽非雷利(Zeffirelli)是意大利“美学电影”的代表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费里尼(Federico Fellini)呢?
倪波路:费里尼和他们不同,他不强调画面的美感,不在意画面本身是不是好看,他会在电影里放一些丑陋的东西,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,有时还会加入一些让人害怕的元素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你熟悉刚刚去世的制片人卡罗•庞蒂(Carlo Ponti)吗?
倪波路:他和劳伦迪斯(Dino de Laurentiis)是意大利最重要的两个电影制片人,几乎所有伟大的意大利电影,都出自这两个人的手中。他们一方面有资金,另一方面也有眼光选择好的导演。庞蒂在意大利是个很低调的人物,人们很少能够在媒体上找到他的影子,这次有关他的很多报道必须加上另外一个标签:索菲亚•罗兰的丈夫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你熟悉现在的意大利本土电影市场吗?是不是受到好莱坞的很大冲击?
倪波路: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能够和美国电影抗衡,美国电影有一个完善的电影工业,发行完全在轨道里运作。所以当代意大利更注重影片的质量,注重具有创造性的导演,比如这次影展中《我不怕》的导演萨尔瓦多雷(Gabriele Salvatores),就是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导演,在他背后并没有工业机制的支持。同时,意大利电影人也非常注重国际上的影展,比如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,我们也很高兴这次意大利影展可以和上海电影节合作。
Related相关链接
倪波路推荐的本次意大利电影节五部参展电影
1.《午夜之后狂恋》(Dopo Mezzanotte)敏感、细腻,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
2.《儿子的房间》(La stanza del figlio)曾获戛纳金棕榈奖,在刻画人物的复杂心态变化上细致入微
3.《最后一吻》(L’ultimo bacio)最深刻地传达了当代意大利人的思维
4.《眼泪不再》(Non ci rest ache piangere)讲述的是两个男人无意中被送回1492年的故事,由两位意大利顶级喜剧明星Massimo Troisi和Roberto Benigni共同编剧、导演和演出
5.《豹》(Il gattopardo)为大导演维斯康蒂最受争议也最具个人色彩的史诗,记载了萨利那(Fabrizio Salina)亲王及其家庭在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统一期间的命运
撰稿人:
Nessun commento:
Posta un commento